国际表观基因组学研讨会
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类基因组只有不到2%的序列编码蛋白质,剩余基因组序列大多是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但这无法解释为什么人类全部编码蛋白的基因和黑猩猩只有不到1%的差别却造就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种?究竟癌症的发生与环境、饮食等因素有何关联?ENCODE和Roadmap计划的研究成果或许可以告诉我们更多答案。
"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简称ENCODE)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后又一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来自世界各国32个研究机构的442名科学家历时5年,解读生命体的功能元件,发现人类基因组看似多余的"垃圾序列"至少80%是有功能的,其中包括了大量的非编码RNA和转座子。而由美国NIH资助的表观组学线图计划(Roadmap Epigenomics Mapping Consortium,简称Roadmap),致力于绘制人类表观组学图谱,深度探究DNA甲基化修饰在遗传、发育、疾病中的作用。 毫无疑问,这两大数据宝库为人类发育和疾病发生研究以及精准医学治疗提供了大量公开而可靠的数据资源。但应当如何解读和应用这些重要的科研成果?为此,复旦大学发育与遗传协同创新中心拟于2015年10月19日至20日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举办第一届国际表观基因组学研讨会(The 1st International Epigenomics conference, Shanghai),我们邀请了国内外ENCODE和Roadmap计划核心参与者以及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为参会者解读ENCODE和Roadmap计划的重要研究成果,从而促进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基础生物学和转化医学研究进程。
首席演讲嘉宾:
演讲嘉宾: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
![]()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
![]() 中科院上海计算生物学研究所 |
![]()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 中科院基因组研究所 |
![]()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中山大学 |
![]() The Jackson Laboratory |
![]() Genome Research, executive editor |
![]() 复旦大学药学院 |
![]()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
![]() 中科院上海计算生物学研究所 |
![]() 复旦大学 |
![]()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
![]() 同济大学 |